News focus

新闻聚焦

Company news

· 公司新闻

推荐新闻

更新时间: 2025-01-24

外贸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更新时间: 2025-01-24

推动上海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更新时间: 2024-12-13

高新技术动能澎湃 中国经济“新”意十足

进博观察丨年年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进博会,给上海和长三角带来了什么?

更新时间: 2024-11-01

2024年上海两会圆满落幕,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场内场外气氛热烈,引发关注和热议。与往年一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再一次被写进了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

上海市市长龚正在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式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一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圆满举办,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金额784.1亿美元,增长6.7%,上海城市推介大会和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浦东、虹桥两个分论坛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平台功能充分发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明确的重点任务落地落实,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总部能级提升、贸易功能拓展等取得积极成效。

展望2024年的预期目标和任务,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到了进博会、大虹桥和长三角——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完善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发展共同体。深化落实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政策措施,建好用好虹桥海外贸易中心、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等重要平台。精心办好第七届进博会,推动更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落地,持续放大溢出带动效应。

作为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国家级平台,进博会地处上海,背靠长三角,与上述地区具有紧密联系。那么,进博会对于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又将给上海和长三角带来什么?

高瞻远瞩谋划,溢出效应凸显

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大机遇。2018年11月,首届进博会在沪举办,这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为全球企业搭建面向中国市场的展示平台,共享中国市场发展机遇。

六年来,进博会备受全球瞩目,已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不断为与会各方提供市场机遇、投资机遇、增长机遇。

前六届进博会,首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超过2400项,累计意向成交额达4242.3亿美元。去年第六届进博会,154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来宾齐聚“四叶草”,7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亮相国家展,128个国家和地区的3486家企业参加企业展。其中,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89家,数量为历届之最,中小企业参展数量和面积较上届增长近四成。创新孵化专区吸引来自39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300个创新项目参展,超过前两届的总和。虹桥论坛参会人数超过8000人,为历届之最。集中举办政策解读、对接签约、投资促进、研究发布、产品展示等各类配套活动122场。其中,贸易投资对接会邀请近4000家展客商参加洽谈对接,达成合作意向416项。738家机构参与人文交流展示,中外演出团体带来展台活动和公益演出超过200场,相关数量均超历届水平。

这些数字,彰显了中国高水平开放的魅力和与全球共享市场的诚意,也令上海的国际化成色更足,全球影响力更大。

2023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向第六届进博会致信,重申了中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坚定决心,对进博会“三大定位”提出新要求,为进博会“越办越好”进一步指明方向。习近平主席的致信,引发中外嘉宾热烈反响,各方纷纷表示,从中感受到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信心和决心。

进博会也连续六年被写入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强总理2023年3月在出席全国两会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进博会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共享发展机遇的重大举措,进博会的举办充分说明,开放的中国大市场是各国企业发展的大机遇。

六年来,进博会推动展品变商品、参展商变投资商,溢出效应不断放大。越来越多的企业以进博会为“跳板”进入中国,不断坚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深耕中国市场的决心。

德国科技企业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说,第六届进博会的六天展期,贺利氏团队现场接待了近百位重要客户。中国是贺利氏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该企业不仅连续六届参加进博会,并已提前签约第七届。

联合利华中国区总裁瞿巍表示,2023年联合利华迎来投资中国100周年,并连续六届参展进博会,“我们深耕中国的信心不变,2024年旗下品牌Vaseline凡士林还将面向中国市场推出首款充分运用谷胱甘肽元技术的身体乳系列产品。”

勃林格殷格翰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博文坦言,公司有多项重磅合作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签约落地。未来五年,他们计划在华研发投入超40亿元人民币。

作为“一带一路”与进博会溢出效应的受益者,新西兰乳企纽仕兰与进博会6年同发展,除了在第六届进博会全球首发贸易便利化升级新品“4.0娟姗鲜牛奶”、全面启动新西兰牧场溯源数字化跨洋直播,还携12家首次参加进博会的新西兰本土品牌“组团参展”,不断扩容进博“朋友圈”。纽仕兰乳业亚太区CEO盛文灏透露,他们已与进口博览局签署长期合作备忘录,并成为第七届进博会首批签约展商。

长三角“近水楼台”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进博会溢出效应最先触达的地区之一。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院长张学良指出,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提出并实施5年来,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超过6%,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从数据来看,第六届进博会按一年计意向成交金额达784.1亿美元,不仅比上届增长6.7%,更是2018年首届进博会的1.36倍。

在进博会的助推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也全面提速,2022年累计吸引重点投资近1300亿元,增长超60%,成为长三角区域高速发展的新标杆和双向开放的新地标。张学良认为,精心办好进博会,加快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有助于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更好发挥辐射长三角、服务全国、联通国际的重要枢纽功能。

近水楼台先得月,进博会还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搭建了绝佳的招商合作交流平台。2023年11月8日,第六届进博会配套活动之一的2023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要素对接大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松江、苏州、嘉兴、杭州、湖州、金华、合肥、芜湖、宣城共建共享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市场机遇、开放机遇、合作机遇。会上举行了“中老班列—G60号”国际货运班列首发仪式,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要素落地,一批科创生态要素链接成果发布,九城市企业进博会联合采购项目、跨区域合作项目、重大战略合作项目现场集中签约。

进博会期间,位于“四叶草”的中华老字号展示专区、中国旅游展示专区、非物质遗产展示专区、虹桥国际城市会客厅展示区、国家级步行街展示专区等,也让沪苏浙皖的老字号企业和文旅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零距离登上进博舞台。去年全年,“四叶草”承接长三角等地的高端会议就有77场。

据安徽省商务厅统计,前五届进博会,该省累计组织10700余家采购单位、3.43万余名人员参会,累计吸引投资超488亿元人民币。第六届进博会,又促成安徽签约项目27个,投资总额约327亿元人民币。

进博会与长三角的“双向奔赴”,从新出炉的第六届进博会传播影响力报告也可见一斑。在各交易团的关注热度上,上海交易团、浙江交易团、江苏交易团进入传播热度TOP10,分居第一、四、六位。从区域看,第六届进博会人文交流活动中,上海、江苏、浙江排在热度榜的第一、二、四位。去年进博会开展首日,“首单”“首证”“首照”花落“四叶草”所处的青浦区,这是青浦交易分团连续6年摘得进博会首单。

可以说,长三角三省一市已成为进博会上热力四射的主角之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年来,沪苏浙皖共拉长板、相互赋能,推动一体化发展持续走深走实。进博会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在长三角区域进一步放大。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1月30日在上海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要加强各类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标准跨区域衔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从区域项目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使长三角真正成为区域发展共同体。要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推动长三角优势产能、优质装备、适用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同时强调,加快建设“五个中心”,是党中央赋予上海的重要使命。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和竞争力。要全方位大力度推进首创性改革、引领性开放,加强改革系统集成,扎实推进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在临港新片区率先开展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提升制造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能级,继续办好进博会等双向开放大平台,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和制度体系。

从中央到地方,推进落实正在进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浦东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了23条改革举措,主要抓手和亮点就是制度型开放。《方案》明确,浦东要加大规则标准等开放力度,打造制度型开放示范窗口,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完善商品和要素跨境流动机制。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方面,上海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度创新,还将通过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参与国内标准制定、实施全球资产管理伙伴计划、支持总部机构发展离岸经贸业务等系列举措,协同推进深层次开放。

有了方向指引,“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也全面提速。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开工建设20号线一期东段、上海示范区线东延伸等轨道交通线,建成机场联络线、17号线西延伸等轨道交通线。推进沪通铁路二期上海段、沪渝蓉高铁上海段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沪苏湖铁路上海段、北横通道东段等重大项目。深入推进五个新城建设,着力打造松江枢纽等新城综合枢纽,推进12号线西延伸、15号线南延伸、南汇支线、南枫线等轨道交通线建设。

“奋力一跳”方能实现目标

细读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与进博会息息相关的还有很多,比如进一步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化全球新品首发地建设,发展壮大新型消费,打造一批“展会+商业”“文旅+商业”联动项目,巩固扩大汽车、智能家居、餐饮等重点领域消费。持续优化消费环境,不断拓展入境支付多元化渠道,促进入境消费。发挥重大节展带动效应,高水平建设“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等。这些,都为进博会“越办越好”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为巩固扩大进口汽车消费,去年进博会已在汽车展区首次开启现场成交活动,共有50余款车型可售,其中不乏宝马、现代、捷豹路虎、梅赛德斯-奔驰、特斯拉等众多亮眼车型。消费者可以在现场达成购买意向后直接订货,后续在4S店交付提车。

执行时间:0.40712094306946秒 查询数据库13次 内存使用:3.303 mb - 221.656 kb = 3.087 mb 当前模式:developer